2023年度课程诊改报告

一、《python网络爬虫》课程现状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222871

Python网络爬虫

课程负责人

唐春玲

所属学院

RAYBET雷竞技

所属专业群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在校生规模

293人

专任教师数

15人

招生计划完成率

94%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92%

课程建设成果

1.本课程为提高员工技能水平,提高员工的行业匹配度,通过组建结构化的课程团队,实施“模块化”授课。

2.课程团队教师调研涉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行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的44家企业,调研了课程对应人才培养方案数据采集与处理工程师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并编写了行业调研报告。

3.编写工作手册式教材,建设“模块化”资源包,制定职业化的课程标准。

4.设计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实施“三析三测”混合式教学等方式。

5.课程团队建设经验的成果,撰写了论文《基于产教融合一环三阶四维度的课程团队建设实践》并发表在《教育考试与评价》杂志。

6.项目组成员郭嗣鑫、周士凯参与完成金砖国家团体标准《机器学习与大数据》。

7.员工在“中国银行杯”2023年重庆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赛项荣获团体一等奖两项,在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大数据应用开发比赛中荣获团体三等奖一项。


是否有教学事故

(勾选,单选)

√无 □有:__________________(若有,请填写具体教学事故情况)  

年度课程建设特色亮点

特色亮点

举措概要

类型

对标岗位要求,制定职业化的课程标准


依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面向数据采集和处理工程师工作岗位,深入企业进行课程调研。按照“企业—职业岗位—职业角色—行动场—工作情境—工作任务—工作环节—职业标准”的逻辑流程,实施深度企业调研,明确每个岗位职工的主要角色,归纳每个主要职业角色的典型行动场及典型工作过程。按照“学习场—学习情境—学习性工作任务—典型工作环节”的逻辑结构编制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化课程标准。

课程与教学

设计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实施“三析三测”混合式教学促使以生为本

实施项目式、情景教学,员工上课即上班。分小组教学,员工组内互帮,由学习体到共同体、由被动学到主动学。每次课前、课中、课后对员工进行测试了解员工学习动态,教师根据考核结果调整教学,反馈到教学环节中。针对不同生源特点,课堂中设置难度不同项目。

课程与教学

组建结构化的课程团队,实施“模块化”授课

组建由专业课教师、工程师、思政教师和职教专家组成的课程团队。职教专家闫智勇教授(姜大源教育名家工作室秘书长)带领团队对课程进行了职业化课程标准、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内容重构、工作手册式教材等方面的全程伴随式指导。

课程团队集体备课,依据自身特点划分模块进行授课,每个模块均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授课中,校内教师负责课堂整体组织和理论知识的授课,企业教师通过现场或线上进行实训部分的指导和获评讲。

团队队伍

反思改进

加强教师教学能力水平提高

积极参加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以赛促进,提高教学团队教学能力。

课程与教学

继续优化课程考核

不断优化课程考核方案,更进一步促进员工的学习主动性,不断优化增值评价方案,促进课堂提质增效。

课程与教学